
如何才能培养高踏频?完整的逻辑是这样的
加入跑步技能群,向8年经验的跑步教练学习跑步知识
(注:仅适用于跑步1年以上的跑者)
关于步频是否应在该范围内,更正确的说法是“至少”而不是“正好在该范围内”。
对于不同的速度、距离、坡度以及运动员个体的生理结构,每个人习惯的步频也不同。因此,没有最好的节奏,只有最适合自己的节奏。
丹尼尔博士发现了一个关于步频的大原则,那就是无论什么情况,长跑时的步频都应该大于或等于。
踏频是每分钟抬起脚的次数。
所以我们需要正视这一点:步频和步幅都是引体向上的结果。引体向上越快,步频越快;引体向上越高,步幅越大。引体向上的速度由前倾角度决定。
完整的逻辑是这样的:
前倾角度越大→引体高度越高→步幅/步频越长→配速越快。
当然,这是理想的情况。事实上,有些学生的配速很低,但节奏却很高。例如,配速为 6 速、踏频为 195 的。他们是如何获得这样的节奏的?它是通过主动、热情、热情地快速向前迈动双腿而获得的。
虽然结果是高踏频,但是还是建议新手刻意练习一下高踏频,熟悉高踏频的节奏。您可以使用一些工具,例如节拍器、跑步软件和秒表,这些工具通常带有节拍器。
如何才能培养高踏频?
第一,不主动大步前进。大步幅、追求高步幅的跑步者通常步频较低(如150~)。
其次,引体向上动作的时机一定要把握好。很多同学前脚已经快落地了,后脚还没有开始拉起来,所以一定要有快速拉起来的意识。当悬空的脚超过支撑脚的膝盖时,就必须做引体向上。
第三,引体向上动作本身的速度要尽可能快。想想李小龙在一秒钟内出拳六次。我们要做的就是一秒拉起3次。如果你每秒拉 6 次,这就是你的节奏。
第四,最好先就地练习高步频跑步。熟悉节奏后,就可以开始前倾跑步了。
踏频是跑步技术的重要指标。理论上来说,踏频越高,脚之间的过渡越快,可以有效减少落地冲击力,具有更好的机械效益。但步频过高也会影响心肺系统。带负担意味着过多或过少都不是好事。
为什么高步频跑步时心率会增加?
很可能他是故意以高节奏跑步,并且有很多不恰当的动作。比如主动迈腿、推腿、推膝盖等,步频高了,这些不必要的动作自然就会多起来。如果做得太多,你就会犯更多的错误,心率自然就会加快。
正确的技术感知是只“拉”而不是“推”,也就是说当脚底被拉离地面时,身体并没有抬起。垂直振幅应尽可能低。我们的头部和臀部应尽可能与地面平行移动,而不要上下振动。
最后的要点+提醒:
踏频就是结果,不要刻意加大(太快意味着向前摔倒,前倾不够)。跑步时,专注于引体向上的频率,不要考虑落地的频率。
步频数据看似简单,但如果能够跟踪和积累,其实可以反映一个人跑步技术水平的变化。收集踏频数据不需要任何非常专业的设备。只需在普通手机上安装一个正在运行的APP即可做到这一点。
*部分资料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可能会被删除。
将文章转发给更多跑步者,就是对“智慧跑步”最大的支持
智能跑步推荐
菠萝百科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