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首页 > 生活百科

关注大学生就业|毕业后自己创业 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

关注大学生就业|毕业后自己创业,自己当老板。同济大学科技园迎来“新血液”

来源/东方IC

新民晚报讯(记者张炯强)近日,同济大学国家科技园迎来了一批企业家。他们都是受疫情影响的同济大学2020届应届毕业生,他们用“自己当老板”的方式完成了就业。

毛大伟毕业于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MBA班。他的创业项目是“文化旅游”。乍一看,这听起来像是一家旅行社。并不真地。是一家运用专业手段对各地文化旅游项目进行规划、评估,并负责旅游项目管理的创新型企业。有专业出身的毛大伟对此充满信心:“国内类似的企业并不多,疫情过后,旅游业必然会出现报复性增长,专业化的管理将为旅游项目带来更可观的效益” ”。

同济科技园位于著名的“同济建筑设计产业带”,现称为“环同济知识经济圈”,以同济大学四平校区为核心,以密云控江路、大连西路相连中山北路,以杨树浦港为界,面积2.64平方公里,聚集高新技术企业3000多家,年产值500亿元。同济科技园目前入驻企业2000多家,其中大部分是同济大学毕业生创办的企业。在疫情就业困难的背景下,一批同济学子仍然选择创业就业。

赵国庆刚刚从同济化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,主要研究方向为新材料。他走进科技园区,将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带到初创公司,希望推广一种最终能在人体内自动融化的新型心脏支架。

还有一位创业天才,名叫王群龙。同济化工学院在职博士后,他在同济科技园区创办了上海精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。公司成立不久,其创新产品就在抗击疫情中大显身手。

王群龙研发的产品是一种缓释消毒灭菌材料,已被证明能够大量杀灭新型冠状病毒。主导开发的新一代智能便携式制氧机,荣获第八届全国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奖(新材料行业全国十强,财政部30万元资助) ,并在COVID-19疫情期间拥有大量应用案例。

2020年,受多重因素影响,堪称大学生就业“极其困难”的一年。找工作难,创业也难。即便如此,仍有不少大学生投身创新创业。

创业真的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“良药”吗?关键要看优惠政策是否落实。

毛大伟介绍,他创业时获得了学校和上海大学生创业基金数十万元的资助。进入科技园后,我了解到学校和所在的杨浦区都有很多优惠政策。

不过,颇为有趣的是,记者在采访多位同济创业学生时,他们自己对于具体的扶持政策并不清楚。原来,同济科技园为每一家落户的大学生创业企业都配备了“专属服务”,如税收优惠、税收优惠、专利申请、社会中介等,所有具体事宜均由园区解决帮助学生创业。 “园区会帮我们落实优惠政策,”毛大伟说:“我们一般拎着行李安顿下来,马上就开始营业,基本上不用考虑太多其他琐事,也不需要跑腿。”

在同济科技园区,各服务平台督导人员要充当大学生创业企业联络员,了解企业需求,定期召开联席联络会。利用现有孵化服务体系,为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全流程、全方位服务:开业指导、落户管理、创业培训、提供人力资源和劳动社会保障方面的中介服务、协助建立内部管理制度、组织申报科技创业项目、落实财税支持政策等。

同济科技园已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好去处。更令人欣喜的是,创业大学生企业还需要招聘“同门的人”。 “毕业后,很多同济的学生留在环同济,在前辈创办的公司里一起工作。”同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方亚静说。创业带动就业,“走前辈的脚步”。这种氛围在同济是非常典型的。

菠萝百科网